上个月朋友公司出事后我才知道——他们的财务系统管理员账号居然全年开着权限,黑客只用一封钓鱼邮件就搬空了整个账户。调查组在报告里用红字标着:“常驻特权是90%数据泄露的隐形炸弹”。说实话,ZSP(零常驻权限) 这概念听起来像技术黑话,但本质上就是给企业特权账号装个“定时开关”。今天咱们用人话拆解:为什么说没ZSP的安全体系像没锁的保险柜,附赠我的私藏“权限急救三件套”。
别被术语吓住!ZSP的核心逻辑特别像酒店房卡:管理员进系统要权限?行!但用完立刻失效。对比两种模式你就懂多要命:
❌ 传统常驻权限:IT主管张工拥有24/7数据库全权限(黑客盗账号=拿到万能钥匙)
✅ ZSP模式:张工申请权限→说明理由“调试服务器”→获批2小时→到点自动锁门
去年某电商平台被勒索软件攻破,事后发现攻击者正是利用了一个离职半年仍有效的VPN账号。安全顾问的原话我至今记得:“特权账号的闲置时间,就是黑客的黄金操作时间。”
我见过太多公司砸钱买安全设备,却栽在这些认知坑里:
误区1:ZSP=全员降权?错!
ZSP针对的是特权账户(比如域管理员、数据库root账号),普通员工压根不受影响。打个比方:ZSP就像银行金库的指纹锁——柜员照常办业务,但想进金库得层层审批。
误区2:操作太麻烦影响效率?
其实审批自动化才是关键!某金融公司用钉钉+权限中台搭了个简易ZSP:运维人员手机申请权限→AI自动核对工单→通过后短信发动态密码→操作完自动回收。整个流程从原来2小时缩到5分钟。
误区3:ZSP是技术部的事?
最该警惕的是供应商常驻权限!去年某医院被入侵,源头竟是空调系统维护商的账号常年有服务器访问权…(攻击路径:空调控制器→内网扫描器→病历数据库)所以说,ZSP落地得拉上采购、法务一起盘合同!
如果你们公司连AD域控都没理顺,别慌!这三招能快速降低风险:
特权账户大扫除:
用免费工具(如Microsoft LAPS)扫描域内管理员账号,把闲置超3月的账号权限降到“只读”。朋友公司靠这招发现7个僵尸账号,其中1个还是前CEO的…
核心系统加“时间锁”:
在OA/财务系统后台添加审批流(企业微信/飞书都自带),关键操作如“数据库导出”必须二次授权。
给供应商发“临时门禁卡”:
合同里新增条款:供应商每次远程维护前需邮件申请,权限最长开放4小时。某制造厂用这招后,第三方账号攻击面减少70%。
个人觉得最实用的工具:开源项目JIT-ACCESS(GitHub搜),能对接常见办公系统自动回收权限,配置教程我整理成了脑图。
搞ZSP就像给房子装烟雾报警器——没着火时总觉得多余,真着火了才后悔没早装。但说实在的,只要不贪图“方便”留后门、不给供应商开白名单、定期清理僵尸账号,中小企业的安全水位就能超过80%的同行。要是领导还在问“投入ZSP值不值”,甩他一句《网络安全法》原文: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…实行权限最小化”(第二十一条)。需要权限模板?评论区喊我拍公司机密版!